发布于2016.11.29。
RNA病毒在无脊椎动物中普遍存在,多样性远超过现有病毒知识体系。RNA病毒和宿主关系复杂,既有频繁的跨物种传播,又有共同进化的特征。当今主流的生命起源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漫长时间内,由无机小分子、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再到有机多分子体系一步一步演变而成。但在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的最具决定意义阶段,科学研究仍存在不少空白。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徐建青教授认为,最新研究首次清晰展示了微生物和宿主之间共同进化的关系,并揭示了一个以宿主转换和共进化为特征的病毒进化史,未来预计对生命的起源进化研究产生巨大影响。
《自然》24日发表了疾控中心研究员张永振的《无脊椎动物RNA病毒圈的重新界定》。该文章报道了1445种新的RNA病毒,极大丰富了RNA病毒多样性,并从遗传进化的角度揭示了RNA病毒发生和进化上的基本规律。张永振说,全新病毒的发现也揭示病毒基因组具有极其巨大的灵活性,包括频繁的重组、病毒和宿主间的水平基因转移、基因的获得和丢失以及复杂的基因组重排。
国家上目前已确认的DNA病毒和RNA病毒共有2284种。该项目发现的大量新RNA病毒,不仅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同时也夯实了病毒进化的理论基础。
致病性RNA病毒,都具有变异速度快的特点,因此检测、防控、治疗都很困难。而该项目对RNA病毒遗传信息的测序揭示了,病毒基因组具有极其巨大的灵活性,包括频繁的重组、病毒和宿主间的水平基因转移、基因的获得和丢失以及复杂的基因组重排,为科研工作者进行RNA病毒疾病防控、疫苗开发提供了更全面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