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导读
一、神奇!母爱竟会改变孩子DNA
二、抑郁症居然也会“男女有别”
三、报警!线粒体介导的免疫防御
—1—
神奇!母爱竟会改变孩子DNA
近期,在Science发表一篇题为Early life experience drives structural variation of neural genomes in mice”的论文中,证实了雌性小鼠的育儿方式真的能改变后代的DNA。对于关于“儿童环境如何影响人类大脑发育”相关研究起到支持作用,原来妈妈的关爱会改变孩子的DNA!
同时,Rusty Gage教授表明:“威九国际一直被灌输了一种观念,即,威九国际的DNA是稳定的、不变的,但事实上,它们比威九国际认为的更有活力。”
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首先要提到跳跃基因(“jumping” genes,也被称为LINEs),被称为跳跃基因是能够从基因组中的一个位点移动到另一个位点,从而引起一些DNA改变。2005年,Gage教授的实验室发现,一个名为L1的跳跃基因能够“跳”到发育的神经元脑细胞中。研究小组推测,这种变化可能会在大脑细胞中产生多种潜在的有益影响,但也可能会导致神经精神疾病。Tracy Bedrosian等研究人员也推测到,DNA的改变这可能不是一个随机过程
在探究母亲的关怀影响DNA过程中,以观察鼠妈妈照顾其后代的天然差异,然后,分析后代海马体(与情感、记忆有关的大脑区域)中的DNA为试验。结果显示,母亲的关怀(maternal care)与L1拷贝数量之间存在相关性:拥有细心母亲的小鼠携带的L1拷贝数较少,而拥有疏忽大意母亲的小鼠拥有更多的L1拷贝。
为了确保这种差异不是一种巧合,做了一系列的对照实验,包括检查小鼠父母的DNA,以确保后代并不是从父母那里继承了他们的L1数量;同时,也验证了这些额外的DNA确实是基因组DNA,而不是来自细胞核外的遗传物质。其中交叉培养(cross-fostered)研究,即,由疏忽大意的母亲生出的后代让细心的母亲来抚养,反之亦然。结果显示,“生母疏忽大意但养母细心的小鼠”比“生母细心但养母疏忽大意的小鼠”拥有更少的L1拷贝。
研究人员推测,拥有疏忽大意母亲的后代会更有压力,这可能会以某种方式导致基因复制和移动地更频繁。值得一提的是,母亲的关怀与其他已知跳跃基因的数量之间没有相似的相关性,这表明,这种因素对L1有独特的作用。
除此之外,科学家们还调查了甲基化——DNA上的一种化学标记模式,能够被环境因素所影响。结果发现,其他已知跳跃基因的甲基化在所有后代中都是一致的,但L1的情况就不同了。这表明,甲基化是负责L1基因流动性的机制。
正因为了解了一种机制,才会希望制定出相应的干预策略。研究人还强调,目前还不清楚是否L1的增加会有功能上的影响。接下来,他们将调查“小鼠在认知测试中的表现”是否与L1基因的数量有关。
本章来源“生物探索”
—2—
抑郁症居然也会“男女有别”
目前对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人们知之甚少。但毫无疑问,基因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男性和女性间有不同的基因表达,那性别是否也是抑郁症的影响因素之一呢?发表在 Biological Psychiatry 期刊上最新的研究表明,重度抑郁人群中,男性和女性竟然有着相反的基因表达 —— 即两性之间抑郁症的遗传基础可能存在根本性的差别。
此次研究是有匹兹堡大学和多伦多成瘾与心理健康中心的研究人员进行,一方面对男性26人和女性24人重度抑郁症患者死后脑组织中的基因表达水平分析(研究对象的数据来源于几个已发表的数据集),一方面在50名未被诊断为抑郁症的男性和女性的死后脑组织寻找对比基因表达水平。基因表达水平是有单个基因表达出的特定蛋白的量来呈现。此次研究人员发现,在患抑郁症的女性中,影响突触功能的相关基因表达更多,这意味着女性细胞间电信号的传导更加活跃。而在男性中,该基因的表达反而下降。
正因为抑郁症与情绪有关,研究人员重点研究调节情绪的背外侧前额叶皮质、亚性前扣带皮层和基底外侧杏仁核三个大脑区域上。除此之外,还选取另个小数据,以此来更好的支持实验的可信度。研究人员表示,未来将针对更对患者进一步证明实验的有效性。
此次研究结果,对于威九国际来说可谓意义重大,从性别差异角度出发,探求男女性相反的发病机制,以此影响到抑郁症治疗的方法。复杂抑郁症机制为其治疗增添了许多难度,
相对的,窥视其背后的神经和基因的改变,将会为个体治疗提出新思路。
本章来源“测序中国”
—3—
报警!线粒体介导的免疫防御
如图荧光所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细胞遇CpG-C后分泌到培养基中的胞外DNA
对于线粒体普遍的认识是细胞的能量供应站,具有燃烧糖和脂肪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最新发表的PNAS》文章让威九国际对线粒体的功能又有了新认识。
究竟是什么呢?原来几种白细胞(包括健康人血液中的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以及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B细胞)对于出现的细菌或病毒的小DNA片段,还会喷射由线粒体DNA(mtDNA)组成的DNA网。研究发现,真是这种mtDNA网上携带重要信号,预警周围细胞“机体受到了攻击”,并使其他白细胞释放“I型干扰素(interferon)”,从而帮助免疫系统与感染作斗争。
新发现的mtDNA网的形成与已知的某些白细胞形成网有着根本区别。,那些已知的白细胞能形成其他类型的网来抓捕病原体,例如释放裹着抗菌蛋白涂层的网状陷阱。除此之外,研究人员证明,mtDNA网可以在几分钟内就被激活,这比那些中性粒细胞网的形成速度更快。此外,mtDNA网在血液中停留而不被降解的时间更长。
并且,Björn Ingelsson还说道,“防御机制肯定有其积极的一面,但是mtDNA意外泄露,长时间留在血液里就会导致过激炎症反应,这是威九国际不想经历的副作用。”
研究人员推测,通过定量细胞释放的mtDNA分子,解析预警信号含义,也许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疾病,将为疾病治疗提供丰富线索。
本章来源“生物通”